一季度民航旅客运输量近1.8亿人次 为历年同期最高值
13 2025-04-05 04:02:54
訪台期間,將與台灣資深領袖會面討論美台關係、區域安全,貿易與投資、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參與,以及其他與雙方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。
法新社報導,俄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(Sergei Lavrov)對記者說:「我認為這是野蠻的罪行,不可原諒。俄南彈藥庫起火燃燒,1週內第2次 俄羅斯南部鄰近烏克蘭邊界處1座彈藥庫今天起火燃燒,是1週內第2次發生類似事件。
歐「團結通道」運糧奏效,烏穀物出口近戰前水準 美國官員表示,烏克蘭本月穀物出口量有望和俄羅斯入侵前幾乎一樣多,國際緩解糧食短缺的努力得到了巨大成功朱如茵指出,如果未來50歲的時候,想開一個有花園的餐廳,讓客人進餐廳前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菜,兼具環保與創意,她也說之後若開餐廳會邀請江振誠來用餐。朱如茵是在3年前以10歲之齡,榮登《小小頂級廚師美國版》第8季冠軍。至於長大後是否會參加成年人才能參與的《美國頂級廚師》,朱如茵則說,如果有時間,應該會想要,但不知道長大後想法會不會改變。朱如茵說,從沒想過可以用炭烤的方式料理,不一樣的煮法,會發想出不一樣的東西。
另外,「Liya特製甜酸蝦佐核桃鳳梨炒飯」則是把去殼草蝦裹粉油炸後,淋上特調甜酸醬汁,搭配鳳梨炒飯品嚐,都是完美絕配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即使有心保留集體記憶,波蘭村缺乏資源推動文化傳承,村內也無波蘭語學校,僅剩最年長的第四代仍能聽、說、讀、寫波蘭文。
土耳其現代詩人希克梅特(Nazim Hikmet)有波蘭血統,他的曾祖父歐真斯基(Ozenski)將軍即是首批來到波蘭村的流亡人士之一。法國小說家福樓拜(Gustave Flaubert)、土耳其國父凱末爾(Mustafa Kemal Ataturk)及波蘭裔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(Pope John Paul II)都曾慕名造訪。餐廳外幾公尺,就是索菲亞羅茲(Zofia Ryży)紀念館,也是村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之一,館內盡是泛黃簡報及文物,見證波蘭村及波土兩國百年互動。地方政府過去兩、三年稱資金短缺停辦,今年才復辦。
文:鍾佑貞(中央社記者) (中央社)坐落伊斯坦堡近郊的波蘭村全盛時期曾有千人,如今居民僅百人上下,能說上一口波蘭語的世代逐漸凋零,50、60歲者已無法讀母語。例如每年6月的傳統櫻桃節是村內盛事,也是唯一讓村民得以對外展示波蘭傳統的機會。
不過,波蘭村年輕世代似乎對所謂的故土及認同不再執著,講起華沙、盧布林等大城甚至有種疏離感。他接受電訪時表示,波蘭村土耳其化的趨勢是必然。1842年11月,部分抗俄人士前往鄂圖曼帝國尋求棲身之處,於伊斯坦堡東北林地成立波蘭村(Polonezköy),又稱亞當村(Adampol),以紀念波蘭流亡政府領導人查托里斯基王子(Prince Adam Czartoryski)。雙邊關係可追溯至1414年,即葛倫瓦德戰役4年後,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一世(Mehmed I Çelebi)接待首個波蘭代表團。
新聞來源 耆老凋零中生代「失語」 土耳其波蘭村陷傳承困境[影](中央社)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,波蘭也義氣相挺,率先予以承認。對於年輕一代而言,土耳其是家,在歐陸的波蘭反成異鄉吉爾朋(Anna Gelpern)等另5位學者在去(2021)年發表的文章,則爬梳100份中國外援計畫合約內容,發現中國是個強勢且商業頭腦靈活的金主,大部分合約都有更加保障貸方權益的條款。
另一頭,美國國務卿布林肯(Antony Blinken)8月上旬出訪非洲時,宣布投資6億美元打造從東南亞、中東、非洲連到歐洲的1萬7000公里海底通訊電纜。換言之,王毅的宣示從全貌來看,恐怕只是「意思意思」。
這個舉動有多慷慨,因中國未公開債務免除總金額,難以判斷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報導,中國近年大手筆外援計畫有趨緩現象,例如對非洲的貸款從2019年82億美元降到2020年的19億美元。在接受資金的國家中,非洲地區占了中國「援助」金額的一半,亞洲和中東歐國家則是借貸居多,俄羅斯更是中國最大「債務人」。同時,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不具名歐盟官員表示,未來這些計畫不能再過於傾向傳統的發展(指協助低開發國家的建設),「我們需要聚焦在地緣政治」。連串負面新聞下,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18日視訊主持「中非合作論壇」部長級會議時,宣布免除非洲17國截至2021年底剩餘的23筆無息貸款債務。這是七大工業國自6月提出「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」(PGII)以來,極少數浮出的具體案件。如今G7的計畫則強調「投資」,除了公共資金也要向民間企業機構籌資。
縮水的部分原因是疫情限制,由此也可見,當中國因過度防疫政策使經濟下滑,對外可揮灑資源變少,將更集中在地緣政治重點地區,例如太平洋島嶼。新聞來源 一帶一路PK全球基建夥伴 中國與美歐外援競逐加劇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柬埔寨詐騙與台灣:在「一帶一路」與「新南向政策」牽扯中,受害青年深陷人口販運泥淖 看清雙邊經濟利多一場空,波海三國集體退群,中國-中東歐合作機制10年玩完 若伊朗、阿根廷,沙烏地都成為BRICS Plus,那麼G7將被形塑成西方霸權領導集團 G7將推6000億美元全球基建抗衡一帶一路,中國:不歡迎地緣政治算計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劉宗義在《環球時報》撰文也指出,一帶一路未來會聚焦在中國周圍,特別是東南亞。德瑞爾等學者將中國資助海外國家的模式分成「援助」(aid)與「借貸」(debt)兩大類,他們分析2000至2014年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對138個國家的4327個計畫,發現總額3517億美元(以2014年幣值計算)中,23%屬於捐助或低利貸款,61%屬於接近市場行情的融資,另有16%較難分辨。
這些研究反映了中國埋下「債務陷阱」的疑慮,也顯示它每年平均850億美元(約新台幣2.6兆元)、是美國等其他大國2倍以上的龐大外援計畫,除了外交目的,還帶有輸出內部過剩生產力及外匯存底的動機。美歐外援不想只做「慈善」而要民間加入投資,在企業需計較成本效益下,計畫成形速度必然不如官方主導的中國,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(S.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)學者金(Stefanie Kam)認為,西方模式較能遵循成熟的國際標準和規則,對比不透明的中國模式更有助於因應當前世界發展課題,例如綠能轉型。
文:田習如(中央社記者) 中國8月中宣布免除非洲17國共23筆債務,想緩解其外援帶來的「債務陷阱」爭議。因此,當中國與美歐外援都加重地緣政治考量,也都看重數位和綠能經濟等領域,不再「各自為政」而會眼觀對方,競逐的激烈度將隨之上升。她另指出,中國也在調整外援方向,從過去傾向鐵路橋樑、電廠的硬體計畫,轉往軟性建設如數位、醫療、教育這些西方歷來較著重的項目。不過根據德瑞爾(Axel Dreher)等5名學者合著的《指望北京》一書(Banking on Beijing,尚無中文版,bank on意為指望,也有金融雙關涵意),中國外援金額「借的遠比捐的多」,而對非洲則是以捐為主。
而七大工業國6月提出5年6000億美元外援大餅後,8月終於出現一筆跨洲投資案。這顯示兩方外援將更配合各自地緣政治利益、升高競逐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這個與他國大不相同的模式,受到越來越嚴厲挑戰。
因此他們比喻中國已從「慈善家」變成「銀行家」,絕大比例的海外合作計畫並不能用一般定義的「海外發展援助」(ODA)來理解連串負面新聞下,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18日視訊主持「中非合作論壇」部長級會議時,宣布免除非洲17國截至2021年底剩餘的23筆無息貸款債務。
這是七大工業國自6月提出「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」(PGII)以來,極少數浮出的具體案件。同時,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不具名歐盟官員表示,未來這些計畫不能再過於傾向傳統的發展(指協助低開發國家的建設),「我們需要聚焦在地緣政治」。而七大工業國6月提出5年6000億美元外援大餅後,8月終於出現一筆跨洲投資案。在接受資金的國家中,非洲地區占了中國「援助」金額的一半,亞洲和中東歐國家則是借貸居多,俄羅斯更是中國最大「債務人」。
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劉宗義在《環球時報》撰文也指出,一帶一路未來會聚焦在中國周圍,特別是東南亞。她另指出,中國也在調整外援方向,從過去傾向鐵路橋樑、電廠的硬體計畫,轉往軟性建設如數位、醫療、教育這些西方歷來較著重的項目。
吉爾朋(Anna Gelpern)等另5位學者在去(2021)年發表的文章,則爬梳100份中國外援計畫合約內容,發現中國是個強勢且商業頭腦靈活的金主,大部分合約都有更加保障貸方權益的條款。換言之,王毅的宣示從全貌來看,恐怕只是「意思意思」。
這顯示兩方外援將更配合各自地緣政治利益、升高競逐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報導,中國近年大手筆外援計畫有趨緩現象,例如對非洲的貸款從2019年82億美元降到2020年的19億美元。